艺术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艺术文学 > 北宋大相公 > 汴梁时月 第三百三十四章 酒后吐真言

汴梁时月 第三百三十四章 酒后吐真言

  汴梁时月 第三百三十四章 酒后吐真言 (第1/2页)
  
  “这些人可是真能喝,而且东西也吃了不少,我之前没想到,今天可真是有些破费了。”
  
  下了马车,陆垚叹息一声,对身旁的棠溪说道。
  
  棠溪笑了下,说道:“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公子。正常情况下以我对苏轼苏辙两兄弟的了解,他们跟您吃饭的时候都不是会吃那么多东西的人,不过包大人他们三个向来都是来者不拒的。只不过,今天毕竟是特殊情况,他们已经用了将近两个时辰来解说和做裁判,肚子饿是自然的。”
  
  陆垚也是点点头,棠溪说的他自然也是知道的,他并不是可惜自己花大价钱从赵虎那里弄来的新鲜的火锅食材还有酒钱。主要是因为今天他喝的确实有点多,说的也都是酒话。
  
  当然,陆垚的心情整体还是不错的,这新蹴鞠大赛举办的这么成功,跟这几个人的发挥都是分不开的,所以他今天就算是破费了也十分高兴,只不过是抱怨几句罢了。
  
  二人回到府上,陆垚觉得自己今天确实是有点喝多了,身上满是酒味,自从自己穿越到汴梁之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棠溪扶着陆垚朝正厅走着,说道:“公子,接下来的几场比赛,你都会去现场观看么?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准备一下殿试比较好。”
  
  陆垚看了看棠溪,说道:“棠溪啊,你可听别人说过殿试?”
  
  棠溪想了想,说道:“公子,我是没什么文化,不过最近跟其他人聊天的时候曾经说起过,在我看来,这殿试就是跟皇上谈话,谈好了就能上榜。”
  
  陆垚愣了一下,随即大笑了起来。
  
  棠溪觉得陆垚一定是在嘲笑自己没什么文化,或者自己对于殿试存在一定的误解,于是连忙说道:“公子,我若是说错了,你还是直接告诉我,就不要取笑我了。”
  
  陆垚摆摆手,说道:“不不不,我笑得意思并非是嘲笑你,而是你说的非常对。这殿试,就是跟皇上谈话,你的成绩和分数完全取决于你跟皇帝谈话的效果如何。不像我之前参加的那个会试,是需要进行答题答卷的那种形式。所以,做卷子是有范围可循的,但是这面试,哦不,就是跟皇上的谈话,却是事先准备不了的。因为你不知道皇帝会跟你说什么问题,又或者突然想到什么新话题。”
  
  棠溪点点头,说道:“所以,公子你觉得不需要再看什么东西,到时候随机应变就可以了。”
  
  陆垚说道:“不错,这只是一方面,而我对殿试不担心的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今天的比赛。这次的蹴鞠大赛举办的非常成功,皇上非常满意,而我作为这次比赛的实际举办者,皇上对我的印象也不错。所以,虽然殿试还没有开始,但是我已经在皇上的心中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其实,说完这句话之后,陆垚自己有些后悔,他是不是跟棠溪叔窦娥有点多了,这些道理实在不应该直接脱口而出,看来自己真的是喝醉了,借着酒劲就说出来了。果然,酒后吐真言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就算是自己,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剑来》
  
  棠溪想了想,说道:“我明白了,所以公子你这段时间,所有蹴鞠大赛的比赛都会去现场盯着,就是为了能够确保这个蹴鞠大赛不出现什么意外,以此增加陛下对你的好印象。”
  
  陆垚点点头,倒是没有说话,他不确定,自己如果接着再说下去会说出什么来,在他还有一些意识的时候,跟棠溪表示自己有点喝多了,让他扶自己回房休息。
  
  “等等!”
  
  二人路过正厅的时候,却是被福伯给拦住了,棠溪一问,原来是老爷陆盱让陆垚去书房一趟。父亲的命令陆垚自然不敢违抗,而且他虽说有些醉了,但是多少还是能猜到一些父亲这次找自己的用意的。
  
  陆垚进到书房后,看到桌子上放着一碗汤,陆盱给了一个眼神,陆垚明白,这是醒酒汤,于是一饮而尽。
  
  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会儿,陆垚觉得精神好多了,而陆盱那边倒是眉头一皱,见陆垚恢复了一些,说道:“你刚才对于殿试的事情说的那么大声做什么,你就不怕皇上在咱们陆府周遭还有人盯着?回头再把你说的话传过去。”
  
  陆垚对此倒是不担心,说道:“唐龙大人已经知道我清楚有人看着这一点了,所以皇上应该将人撤走了才对。另外,今天皇天队获得了胜利,皇上心情大好,肯定也是早早就睡下了。至于棠溪那边,他本来也没什么文化,之所以打听殿试的事情也就是因为好奇,他是绝对不会说出去的。”
  
  陆垚一边说,一边倒是仔细回忆了一下殿试的事情。确实,对陆垚来说,这比赛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那自己接下来要担心的事情,就应该是殿试了,不过,似乎也不需要那么担心。
  
  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
  
  成制
  
  宋朝正式成制,明、清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明清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
  
  宋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仿知贡举,主持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会试。经过各场会试,共录取进士、各科及第者3
  
  8人。其中有2人在召对时因“材质最陋,对问失次“而被黜落。落第进士徐士廉击登闻鼓,控告李仿“用情取舍“,要求殿试,以求公道。宋太祖下诏从落第者中选出195人和已中的36人,在讲武殿进行复试,由宋太祖亲自主持,结果又有127人及第,而原录取的人中又有10人落选。张榜后,朝野大哗,李仿降职。这次科举案,不仅成为殿试的发端,而且自此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三级考试制度。
  
  宋初,殿试属于淘汰性考试,淘汰的具体比例不固定,录取率从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这样就会出现多次省试合格的考生,到殿试的时候总是被淘汰的情况。但此后出现了一些殿试屡次落第的举人愤而投奔与宋朝分庭抗礼的西夏的情况。因此,北宋朝廷也认为殿试实行淘汰确实不好。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殿试,宋仁宗亲自主持,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这一年参加殿试的388名进士科举人、389名诸科举人全部被录取。从此,殿试不淘汰,只是根据考试成绩给考生排名就成为定制。不过,由于殿试的名次对考生将来入仕和升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考生们对殿试还是非常重视的。
  
  然而,因为现在时间错乱的原因,陆垚也说不好,到底这次殿试是会全部录取,还是会淘汰三分之一的考生。
  
  对于殿试,陆垚在之前研究北宋历史,特别是宋仁宗时期的时候,还曾经读到过仁宗殿试的十道题目。
  
  一问:戊不学孙吴,丁诘之,曰顾方略如何尔。
  
  这里引用了霍去病的典故,出自《汉书·霍去病传》。当初(汉武帝)尝欲(霍去病)教之吴、孙兵法,(霍去病)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大意是当初汉武帝让霍去病学习吴起、孙武的兵法,结果霍去病认为,打仗看的是随机应变的谋略,不是生搬硬套古代的兵法。
  
  二问:丙为令长,无治声,丁言其非百里才。壬曰君子不器,岂以小大为异哉。
  
  这里引用两个的典故,“百里之才”是说的三国庞统的故事,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君子不器”是出自《论语·为政篇》。当初刘备得到荆州后,庞统前往投奔,被任命为耒阳县令,结果是治理的一团糟,被免官;这时吴国鲁肃就给刘备写信求情,认为庞统非百里之才,应该任命为治中或者别驾这类州牧刺史的助理职位;后来诸葛亮也跟着说情,刘备这才将庞统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同列。孔子有天在与弟子们讲学,就提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像一件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三问:私有甲弩,乃首云止槊一张,重轻不同,若为科处。
  
  这里出自《唐律疏议》。有这么一个案例:由于乙私藏有甲弩,但却拈轻怕重,但却向官府自首私藏槊一张,由于私藏甲弩与槊的罪刑轻重不同,请问该怎么判决?《疏议》中给出的判决方案是,由于没有自首甲弩,其罪刑依然存在。原因是虽然自首私藏槊一张,而没有交代私藏其他军械,自首私藏槊罪刑可免,但私藏甲弩罪刑依然需要追究,并且自首不实,除非死刑才死减掉一等刑罚。四问:丁出见癸缧系于路,解左骖赎之,归不谢而入,癸请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 凡人修仙传 沧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