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艺术文学 > > 1066【终章五】

1066【终章五】

  1066【终章五】 (第1/2页)
  
  应民殿。
  
  赵匡桓的小学同学何谦吉,虽然被皇城小学淘汰,但一直奋发读书。他读大学都是自费的,但科举却厚积薄发,考了二榜第七十八名,依靠政绩和太子赏识,如今已做了吏部尚书。
  
  何谦吉说:「火葬乃佛家陋俗,天子怎可如此?当然,先皇遗命必须遵从,可火化先皇之御物,撒于国土为松柏之养料。至于先皇遗体,当遵礼国葬,切不可有丝毫怠慢。」
  
  太子师出身的李颙,今年已六十岁,目前担任首辅。他当即驳斥道:「先皇遗命,不可更改,该火葬就必须火葬!」
  
  「此事非礼!」何谦吉道。
  
  李颙说:「礼是人定的,先皇遗命便是礼!」
  
  何谦吉说:「焚烧先皇龙身,置当今圣上于何地?阁下难道想让天子背上毁弃父身的骂名吗?」
  
  李颙说:「火葬乃先皇钦定,早已大告天下,万民又怎会置喙?」
  
  「今之官民不说闲话,可百年之后呢?后人读到史书会怎么想?」何谦吉质问道。
  
  李颙勃然大吼道:「尔等怎知先皇鸿志?千百年后,陛下以真龙之躯镇守万里疆土,华夏子孙只会愈发敬仰先皇。只有那等湖涂之辈,才觉得这是非礼之举!」
  
  赵匡桓终于出声了:「李先生,议事就议事,莫要诋毁同僚。」
  
  李颙拿起笏板,捧在胸口说:「陛下若不遵先皇遗命,臣老死之后,无颜去见先皇。臣请致仕!」
  
  李颙当初作为太子党的领袖,经常跟皇党官员对着干。可太子真正继位了,他又跟同僚吵起来,甚至以辞职相逼遵命火化。
  
  赵匡桓此时非常纠结,他当然想遵守先帝遗命,可又想按照何谦吉说的那般做。
  
  在赵匡桓看来,火化遗体还分成十二份,天南海北的撒在土里种树,这跟把自己亲爹挫骨扬灰有啥区别?
  
  何谦吉说得非常好啊,火化先帝遗物,土葬先帝遗体,各方面都照顾到了。
  
  赵匡桓觉得李颙有些多事儿,特别是以辞职相威胁,更是在挑战他的天子威严。
  
  赵匡桓看向众臣:「卿等可有话说?」
  
  大同新朝第一位状元李开继,捧着笏板出列道:「当遵先皇遗命,丝毫也不能更改。」
  
  第一届科举的探花沉蔚,已经英年早逝,榜眼张守约却还健在,目前担任商部尚书。他说道:「陛下,臣附议何尚书之言,火化先皇遗物,土葬先皇遗体。如此,则陛下忠孝两全。」
  
  阁部院大臣们,陆陆续续发表意见,两种观点的支持者几乎是对半分。
  
  赵匡桓看向帘后:「母亲有何教训?」
  
  一向跳脱且爱耍小脾气的费如梅,此刻缓缓说道:「瀚哥不会乱说话,也不会说错话,他做什么都是对的。你现在是皇帝,又不是我亲生的,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不必问我,问我就是听瀚哥的。」
  
  突然,一个侍卫奔进殿侧,与值守女官低声耳语。
  
  女官犹豫数秒,悄悄走到赵匡桓身边:「陛下,金陵府的百姓,从四里八乡赶来,披麻戴孝为先皇哀悼。城内百姓,也往皇城各城门汇聚。他们还推举了几个领头的,想在皇城外设灵堂,侍卫不知该如何处理。」
  
  赵匡桓问:「上元知县呢?」
  
  「上元知县已调集警察,在皇城外维持秩序。」女官回答。
  
  赵匡桓朗声道:「金陵府尹何在?」
  
  一个年近五十的官员出列:「臣在!」
  
  赵匡桓说:「你即刻出紫禁城,去安抚城外百姓。罢了,诸卿与我一道去看看。」
  
  众臣不知发生何事,跟着皇帝一起往外走。
  
  登上东华门城楼,赵匡桓呼吸一滞,胸口不知被什么东西塞得慌。
  
  城墙之外,放眼望去,万民素缟,视线所及全是白色。
  
  所有人都跪着,有的沉默,有的恸哭。
  
  已经担任工部右侍郎的蒲松龄,喃喃自语道:「民心啊,民心也能眼见,不是那虚无缥缈之物。纵横古今,谁能得民心若此?」
  
  大臣们全都惊呆了,内心震撼到无以复加。
  
  这可不是谁组织的,而是百姓自发前来。
  
  众人登城的时候,城外又多了两三百人。估计随着时间推移,进城百姓会越来越多,到时候,皇城附近的街道全都要堵死。
  
  城内百姓受到感染,也陆陆续续前来,而且年轻人数量也在增加。
  
  年轻人,当然知道老皇帝的好,但他们终究没有亲身经历过苦日子,只听父辈诉说很难感同身受。他们被保护得太好了,特别是四十岁以下的人,一生下来就日子越来越顺。
  
  一万,两万,三万……十万,二十万……
  
  用不着等那么久,哭灵队伍迅速增加,城内百姓就来了十多万。全城的麻布卖脱销不说,但凡是白色的布料,都被人给悉数买走,甚至有人身上披的是白色丝绢。
  
  紫禁城周围的几条街,密密麻麻全是人,从上元县一直延伸到江宁县。
  
  赵匡桓把内外朝的官员叫来,吩咐道:「你们去准备伙食,宫内的厨子快点生火做饭。至于宫外,各衙门的食堂,还有城内各酒楼食肆,能做多少饭就做多少,能买到多少饭就买多少。傍晚之前,要把饭菜送来分给百姓,一应开销走皇室的账目。」
  
  随即,又唤来礼部尚书:「你带人出去,在各道城门外,各搭设一个灵堂,供先皇灵位让百姓吊唁。远一些的街道也设灵堂,每条街都设一个,莫让百姓胡乱走动,否则时间久了必生乱子。」
  
  接着,又把金陵府尹叫来:「你出城之后,立即联络上元、江宁知县,除了警察之外,所有官差都要来维持。内城的各道城门外,也设置灵堂,码头上也设两个。还有众善寺,让和尚们搭建灵堂,分流一些百姓过去。」
  
  赵匡桓又把宗室叫来,对自己的弟弟们说:「尔等立即出城,代我主持各处灵堂。具体负责哪处,你们自己商量,若有分歧就楚王做主。」
  
  亲王们一直在避嫌,没有参与之前的讨论,总的来说还是很让新皇放心。
  
  赵匡桓的应变能力很强,处理事情也妥帖,完全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可惜他注定了,要一辈子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 凡人修仙传 沧元图